經濟衰退之風在全球各個角落撩繞,世界主要經濟體幾乎無一幸免。如果要找個例子來說明過去十年歐美的衰落,那么幾乎沒有比今年5月中旬分別在美國芝加哥、華盛頓召開的八國集團(G8)和北約峰會更具說服力的了。G8領導人峰會傳遞出的信息是,面對令歐洲大陸元氣大傷的銀行業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歐元區依然既絕望又無可奈何。
然而,經濟衰退僅僅是大洋彼岸的事情嗎?當全球經濟學家們還在爭論中國是保經濟增長還是繼續抗通脹之時,歐美的經濟衰退之風自然而然地吹到了中國。一系列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傳來了衰退的聲音。
當前中國經濟在下行,內需回升依舊緩慢,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步伐集體趨緩。4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4.9%,進口增速降至0.3%,幾近于零。工業增幅驟減至個位數: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為2009年5月以來最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1%,創2006年11月以來新低。
上周匯豐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48.7,較4月的49.3明顯下降,創下兩個月以來新低,表明繼四月增長下滑以來五月經濟仍在繼續放緩。通常而言,PMI指數高于50個點位以上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反之,表明經濟衰退。
作為新興國家的領頭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關系已經遠非2008年之前可比了。這說明,也許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25年來中國一直遵循以出口為主導的增長模式,這種“世界工廠”式的經濟,在美國、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經濟陷入危機和消費萎縮后遭遇困難,中國想要回到危機前的高速增長,重新以制造業和對外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希望甚微。
歐洲和美國分別是************和第二大出口國,這兩個地區經濟短期內不會好轉,他們都通過搞貿易保護主義來擴大出口,拉動自身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從而導致中國的外部需求明顯下滑。對中國原先這種加工貿易型、出口導向性的經濟模式形成了較大的沖擊。
毫無疑問,經濟明顯放緩是政府高層所不愿看到的。他們已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長率目標下調至7%,低于此前五年7.5%的目標水平。未來10至20年,可以預測的是,中國已很難復制過去三十年高速發展的歷程。而且,如果中國不完成經濟調整和轉型,那么“失去的十年”將不請自到。
從目前的情況研判,政府高層不可能再像2008年那樣,投資4萬億巨資挽救處于低迷的中國經濟。而且,2008年那樣的“投資拉動經濟”模式已積重難返。中國經濟經歷4萬億投資擴張后,結構再平衡成為日益緊迫的問題。投資占GDP 比重從2009年的35.3% 上升到2010年的48.6%。2009 年政府在現有體制下將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模式發揮到了極致,但也透支了未來繼續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
問題是,中國的發展模式把政府的作用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盡管國有企業的產出僅占全部產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得到的資金卻占全國的75%以上。由于中國的許多財富集中在大約12萬家國有企業手中,人數較少的一些人從中受益,而大多數人則被剝奪了繁榮的機會。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絕不是歐洲的希臘,不太可能爆發全面的金融危機。但是,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面臨全球性的惡性通貨膨脹是難以避免的。最近股神巴菲特也在警告說惡性通脹并不遙遠,這都是中國經濟再次惡化的征兆。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衰退已無法回避。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不進行結構性的改革,泡沫的堆積和虛幻的經濟數據將使中國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嚴重,越拖就越損失巨大。20年前的改革契機我們沒有把握住,而如今的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傷的時候了。改變中國經濟的現狀不對目前的社會深層次體制進行變革那無異于隔靴搔癢,如果我們不從體制上變革中國永遠不會走向正確的道路。